包河这十年健康医靠就在家门口
包河这十年健康医靠就在家门口
汪琪玲是我区烟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每天开诊后,她都习惯性地到门诊大厅走上一圈,也已经习惯了基层中心人来人往的忙碌。烟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覆盖区域为滨湖世纪社区和烟墩街道,服务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30万人。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这里逐渐成为周边居民就医的k21之地。
十年间,优质基层卫生服务正悄然来到百姓身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大药房”逐步完善,变身居民身边的“健康守门人”。
“收缩压140,舒张压,今天血压还行,降压药要坚持吃。”“你的肩颈不好。换季早晚温差大,要注意保温。”作为“家庭医生”中的一员,围绕居民需求开展常态化健康指导,是汪琪玲日常的重要工作。
时间回溯到十年前,烟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全区首批新建,硬件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一。但当时,医师力量不足、基础科室开不全、影像设备无人会用,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存在的痛点,“那时的基层中心对居民而言,更像个能买到处方药、提供咨询的药房。”汪琪玲介绍。
2012年,包河逐步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也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们提供了与居民建立“朋友式”信任感的机会。汪琪玲和同事们带着医药箱走进小区随访、为居民建立专属档案,把细致专业贴心的医疗服务送进了居民身边。
滨湖新区的居民当时前往市区医院看病来回需要一两个小时,大医院挂号排队也很难。家庭医生背景下的社区服务中心逐渐显露出优势:离家近、可预约、门诊费用低、免费服务多、医保报销点数更高、医生对病人的熟悉度更高……居民们逐渐发现,方便实惠是一方面,最重要是在社区真的能看上病、好看病、看好病。
自2015年开始,烟墩中心陆续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k22医院(济南装修公司)、安徽医科大学k22附属医院、滨湖医院等省、市大型三甲医院建立医联体,攀上了“高枝”。
医联体带来了转诊绿色通道、专家社区坐诊等服务,优质医疗服务下沉让居民更愿意就近到社区医院就诊。更值得一提的是,医联体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软资源”:来自知名医院的专家们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开展培训带教、远程会诊、重点专科扶持等工作,基层中心则选派人员前往“大医院”进修学习、培训深造。“结对共建的效果是明显的。如今烟墩中心已有副主任医师6名,中高级职称占比%以上。同时,中心还发展了眼科、中医科等特色科室。” 汪琪玲表示,特色品牌的打造、人才队伍的壮大,让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基础更加扎实。
自2020年发生以来,作为守护群众健康k22道防线的基层社区卫生中心,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承担了核酸采样、疫苗接种、隔离酒店驻守等防控任务。
今年4月,烟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科长郑磊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两次率队驰援上海核酸采样工作,并参与处置包河突发。“遇到,医护人员永远是冲在一线的人。
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为群众树立起身边“白衣战士”的形象,带去健康的安心。”汪琪玲说。
今年,烟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将搬迁新址。近年来,我区对现有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全面提标升级。位于杭州路与贵州路交口的烟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已进入装修尾声。新中心占地面积约00平方米,全科、内科、外科、妇科等基础科室齐全,还配备了手术室,建成后还将率先引入大型放射医疗设备,成为全区k21可以做CT和四维彩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从事基层医疗工作30余年,汪琪玲切身感受到这十年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生的变化:硬件设备更好了,人才队伍更充实了,服务更优质了,群众信任感也越来越强了。
医疗卫生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包河在全省率先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全面实施“1+13+N”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即在现有卫生包河这十年丨健康“医”靠就在家门口络基础上,建立完善由1家公共卫生与健康促进管理中心(装修时间的规定)、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装修椅子)和N家标准化的综合性社区健康服务站(安庆装修公司)构成的覆盖全区的三级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全区街、镇、大社区需要建成1家达到国家推荐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半以上的街、镇、大社区至少配备1家社区医院,使得居民常见的疾病诊治和小手术就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决。
这十年,包河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速,从家庭医生到医联体再到全面实施的“1+13+N”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包河不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真正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认同感和安全感,让更多疾病首诊在基层、解决在基层,让分级诊疗落到实处。
特永川装修